事業發展沒有止境,干部的能力建設沒有止境。
《全省“干部素質提升年”實施方案》明確提出“開展強基提能行動”,目的就是推動干部高質量發展本領顯著提升。
不少地方雷厲風行,動起來了。比如,履職能力培訓有序開展,重點領域業務骨干專業訓練陸續推進,各地各部門培訓的適配度、精準性不斷增強。比如,有的城市把年輕干部推向改革攻堅、科技創新、經濟發展、企業管理、急難險重、基層治理“六個一線”,在火熱實踐中淬煉,在攻堅戰場里提能。比如,最近10余位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、企業家,成了將要被選拔進入光谷人工智能+辦公室的4名干部的考官。多位應考者表示,這種考試方式,對他們懂政策、懂產業、懂創新、懂服務提出了極大考驗,也讓他們能更適應今后的工作,更好服務企業,加快壯大光谷的人工智能產業。
干事創業,只有學而會之,沒有生而會之。當今時代,科技進步日新月異、社會發展風馳電掣、新生事物層出不窮、技術產品迭代更新,各行各業分工日益專業化和精細化,廣大干部只有強內功、修實功、練硬功,磨好“金剛鉆”,才能攬好“瓷器活”、干出“漂亮活”。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和促進中部地區崛起,是黨中央著眼區域協調發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。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、民族復興偉業,是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,是新時代最大的政治。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北發展提出更高定位、更高標準和更高要求,使命何其光榮,責任何其重大。全省廣大干部要在高站位、寬視野中不斷推出“新品”,在學知識、長見識中持續深耕“精品”,在講實干、重實踐中奮力創造“優品”,讓“本領鋪子”不斷壯大充實。
發展總是帶來新的問題,這些問題就像彈簧,你強它就弱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:“無論是分析形勢還是作出決策,無論是破解發展難題還是解決涉及群眾利益的問題,都需要專業思維、專業素養、專業方法。”推動支點建設從“應然”走向“實然”的過程,就是不斷破解“一難兩難多難”“既要又要還要”現實矛盾,實現多目標動態平衡的過程,就是推動“工貴其久,業貴其專”持續走深走實的過程。習慣戴“老眼鏡”看新情況,幻想用“舊船票”登新客船,“金剛鉆”就不可能成色足。全省廣大干部要專心、專注、專一,常盯“能力賬戶”余額,常思“能力充值”途徑,常給自己敲敲“驚堂木”:能力“上秤”,斤兩幾何?汲深井的繩子是短是長?負大舟的水是淺是深?是否敢于、善于向問題和困難叫板?發展的機會有沒有從手中溜走?敲掉這些問號,才能從“外行”變成“內行”,由“門外”走進“門內”,以過硬能力推動事業發展。
我們黨將“能力不足危險”列為在新時代面臨的“四大危險”之一,永葆“趕考”的清醒和堅定。過去本領高強不代表現在本領高強,現在本領高強不代表未來本領高強。全省廣大干部要把練就高強本領作為干事創業的必修課,全面提高適應新時代、實現新目標、落實新部署的能力,搶抓歷史機遇、贏得戰略主動,在加快建成支點的浩蕩征途中書寫新業績、創造新榮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