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里,低空經濟以“經濟”命名,其他多以“產業”命名,這值得深究。
低空經濟首先是“新”的,不是“舊”的。作為新賽道的低空經濟,區別于過去的航空產業,不是一個產業集合從高空到低空的簡單遷移,而是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,依托電動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,不斷產生新場景、新業態、新動能,成為中國經濟轉型發展的新支撐。
作為一種經濟形態,低空經濟有著多產業、多領域的融合性特征,涵蓋農業、工業、服務業,具體到人們日常生活的細微需求,也延展至城市治理和鄉村振興。這是每個人、每個行業、每個區域都可能參與并從中獲益的經濟活動。
理解了“低空經濟”,才能理解它作為萬億新賽道的無窮潛力,也才能理解它不只是“向天空要GDP”,更是向天空要發展潛力、要美好生活,要現代化的新境界、新天地。
低空,原來和陸地、海洋一樣重要。但人類對它的開發才剛剛開始。古代人渴望飛天,只會制造熱氣球。如今,打“飛的”上班、無人機送外賣到窗戶里、乘坐eVTOL旅游……稀奇之物正逐漸向平常之景進化。
低空空域的開放和利用,突破空間限制、技術約束,也重塑著人們對于交通出行、城市環境甚至生活方式的想象。在地面以上1000米的廣闊空間,人的活動場景在變得具體而豐富。城市從平面走向立體,萬事萬物的生長和變化都將迎來新的不同。到那時,人類對于空間和時間的感知和想象,又將拓展到什么程度呢?倘若站在五十年、一百年的時間尺度去規劃低空經濟的發展,那么它將在人類歷史上書寫一次里程碑式的變革。從遠古時代人類第一次走出洞穴,到大航海時代帶來的地理大發現,以往的每一次集體性向外探索,都曾帶來浩浩蕩蕩的文明故事。
在這張低空藍圖中,我國東西部地區占比較大。如何提高中部地區的顯示度?湖北正在發力破題。這是湖北的機遇,也是湖北的擔當。因為我們深知,若不發展,若不抓緊發展,若不切實發展,湖北錯過的將不止是一塊“蛋糕”。
“湖北科教人才優勢突出、科技創新能力較強,要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上開拓進取”,這是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時提出的明確要求。低空經濟有著廣闊的應用場景,每一個應用場景都在呼喚一個科技成果。湖北所擁有的科教人才家底,需要在未來數不清的需求里被調動起來,誕生數不清的技術、數不清的產品、數不清的服務。對于科技成果轉化這個各地都在“啃”的“硬骨頭”,許多個新舊難題也需要在低空經濟的探索性發展中得到解決。這是改革與實驗的巨大實踐場,也是讓創新動能在支點建設征程中澎湃奔涌的重要抓手。
對湖北而言,大力發展低空經濟,于今天,是產業的機遇,于明天,就是發展的機遇、老百姓生活的機遇。更深層地看,湖北作為經濟大省,致力書寫的中國式現代化區域樣板,包含全面性、綜合性、復雜性。而低空經濟自身的特征,與湖北全圖景式的發展需求內在契合。不缺席大趨勢、大潮流、大發展,以認識到位促行動到位,篤定沉著,腳踏實地,我們就能在低空經濟安全健康發展這場賽跑中跑出湖北的氣質、湖北的作為、湖北的成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