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11月,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,要求湖北在加強文化資源保護和推動文化創新發展上擔當使命。湖北“新春第一會”把“大力實施文化創新戰略,整體提升支點的文化影響力”作為支點建設的“七大戰略”之一。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,不斷提升荊楚文化影響力,湖北各地正在加快前進的步伐。
記者 趙黎黎:脫水是木漆器保護與修復的第一步,也是最重要的一步,在鄭家湖墓地保護修復項目上,保護和修復工作介入越早,對文物的保護和照顧就會越好。
在云夢漆木器保護實驗室,一件漆木器剛剛完成脫水工作,從發掘到展陳最快只需要3年時間,而在過去甚至需要二三十年。建設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,要系統推進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。目前,湖北保護完成的簡牘占全國出土飽水簡牘總量的80%。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參與研發“中國簡帛文獻綜合數字平臺”,將出土簡牘上的“中國記憶”用數字形式永久保存;孝感云夢加快簡牘文化名城建設,策劃秦簡故事情景劇,引導觀眾“牘”懂中國。
廣東游客 魏先生:讓我們能夠身臨其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,包括秦簡上的文字更加通俗易懂,覺得好像是讓歷史照進了現實。
今年,湖北還將持續推動荊楚文化魅力轉化為荊楚旅游活力。從春節到元宵節,國內首部博物館戲劇《因為青銅》在大冶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博物館震撼開演,連演50多場;長江國家文化公園(湖北段)加快建設;長江博物館、南水北調博物館等標志性重點項目加力推進;一批文物主題游徑和非遺特色旅游線路即將推向市場。
南水北調博物館項目展陳負責人 江進輝:以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奇跡為主題,以中華民族治水興水文明為主線,建筑的主體工程已經施工完成。
建設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,要以國際化視野、全球化眼光,高點定位、高位謀劃。圍繞“一幅美麗的畫、一本厚重的書、一首激昂的詩、一座豐饒的園、一架通達的橋”五張文旅名片,湖北各地“一地一品”、串珠成鏈。作為“楚王城遺址公園”項目的配套延伸,孝感“云夢集”文旅項目深入挖掘云夢文化新要素;黃岡深入挖掘大別山革命老區歷史富礦,打造中國首個沉浸式紅色實景宣講演繹;在十堰武當山,包括樃梅溪谷度假農莊項目在內的11個新開工項目正式啟動,打造集特色住宿、道醫問診、道法推拿、餐飲消費為一體的綜合性特色街區;開業百日便實現營收破億元的宜都三峽千古情,今年將持續擴容,力爭旅游綜合年收入達100億元。
湖北大學文旅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、湖北大學旅游學院教授 胡芬:文化要場景化、場景要主題化、主題要線路化,把這些旅游景點連點成線、連線成廊,最終實現資源的整合和旅游強省的產業基礎和支撐體系。
建設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,還要持續提高文旅影響力和展示度。今年,湖北將創新辦好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、世界武當太極大會、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等重大品牌節會,開展美國、老撾、巴基斯坦、港澳等國家與地區文化交流合作,組織赴東南亞、日本、韓國等地擴大“知音湖北”宣傳推廣,推出跟著演藝、賽事、展會去旅行等系列旅游線路。今年,湖北文旅錨定“打造全國文化創新高地、建設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、培育萬億級文旅支柱產業”三大目標,文旅項目加量加碼,力爭全年投資超120億元。
湖北文旅集團黨委書記、董事長、總經理 易三平:今年全年計劃開工50個重大項目,打造3個世界級知名景區,10個全國聞名景區,20個全省著名特色景區,加快構建多層次、多元化、多特色的旅游目的地體系。